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清洁 >> 清洁优势 >> 正文 >> 正文

看大盐商教子读书绿杨夜话

来源:清洁 时间:2023/8/6

■潘宝明

有人说,扬州文化有盐商的咸味,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不仅经营之道足资今人借鉴,而且道德培养重视教育也堪为后人楷模。跟我一起走近盐商。

这是个园住宅的西纵,该纵的主题是“寿”,屋檐滴水上是寿桃图案,门的裙板上是仙鹤的浮雕,堂中条几正中自然而未加雕饰寿桃石;桌椅都是八仙上寿的浮雕。处处透现出希冀家宅兴旺,子嗣相承的期盼。

让人思考的是如何实现这一愿景?

抬头看堂上的匾额:“清颂堂”,因园主人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此厅堂为杉木构架,极为考究,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遗存中最高的厅堂,是黄家用于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家庭祭祀的场所,请看抱柱上的楹联:上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他是为地方的繁荣,扬州盐业的振兴克尽绵力,有口皆碑,电视剧《大清盐商》的主人有他的影子。很多人都以为经营盐业一本万利,骂盐商为富不仁。其实个中艰辛他是清醒认识的,他曾自撰一副对联“玉屑银沙品清洁;煎霜熬雪利丰盈”。以盐自比品质,如玉似银,以盐生产的艰难比喻经营的不易,经过了多少煎熬才有了一本万利。

再看下联,“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原来这位盐商雅好读书,严格教子。

《梵天庐丛录》中记载了件事,当初扬州文人不屑与他为伍,他暗中较劲,用重金聘请安徽有名望的先生来家中教子。他对儿子也要求极为严格,“每夕,问两儿所受业,苟未精,则令仆伴至书室,复请师为之讲说,必领悟,始得寝”,而且是“历二十年如一日”,所以他的四个儿子个个有出息。其中最有出息的是次子黄奭,他读书的“汉学堂”,中堂上有楹联: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

主人借郑板桥对竹子的崇尚和挚爱,表达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像竹一样正直、虚心、有气节。黄奭不负父望,虽是富二代,但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为“勤博”,阮元是大家,如此称赞后辈极为少见。

史载,扬州某名士来访其老师,问及《汉书》,老师拈须微笑,指指黄奭,名士以为老师对他轻慢,待黄奭“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该名士赧然而退,并由衷敬佩说,“黄氏有佳儿,勿轻之也。”

在清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对落后,存在缺陷的情况下,黄氏却十分成功地进行家庭教育,也许,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不困难,希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随处可见,对社会教育期望值太高,而家庭教育多为空白。对历史上的盐商,不仅仅要研究其发家之道,更应研究其家族延续而殚精竭虑。择善而从,为我所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