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清洁 >> 清洁市场 >> 正文 >> 正文

大气中国2021报告发布进一步推动减

来源:清洁 时间:2023/6/8

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最新报告《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

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最新报告《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为主旋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建议“十四五”期间协同空气与气候目标与路径,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持续深化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实现清洁空气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报告》显示,自年以来,我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增至个。其中,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μ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也实现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表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报告》显示,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煤电超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到88%。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多‘蓝天’意味着对公众健康多一份保护。”付璐表示,“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措施,同时推动能源、产业、交通结构优化,对“十三五”碳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报告》同时发布了“年蓝天百强城市榜”,这是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连续三年发布该榜单。与传统空气质量城市排名不同,“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的是城市三年滑动平均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再加总得到综合评分,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在纳入评分的个重点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综合评分20强城市中,广东省占7席,浙江省占6席。与上一年榜单相比,安徽省城市进步明显。

榜单显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成都、武汉、青岛、天津、郑州等,可见经济发达城市空气治理力度更大。“成效分”排名中,临汾和晋城因空气质量改善较大,摆脱了此前的垫底境况。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鹤壁在成效分、综合评分排名中均垫底。

“从排名靠前的城市得分情况来看,‘努力’对城市‘蓝值’影响尤为重要。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建立了领先的科学决策基础和评估方法,这些城市也在能源、工业、机动车等领域采取了积极减排措施。”付璐表示。

付璐还称,10月24日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为城市继续改善空气质量注入新动能。但要实现清洁空气与碳中和,目前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指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可以协同增效。自年以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让公众收获了更多蓝天,也带来了可观的减碳效果。而实现清洁空气与碳中和,核心在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

《报告》提出,“十四五”是指导中长期协同规划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降碳目标、路径与清洁空气行动协同起来,需要统筹考虑。针对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在更新版《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加严了多项污染物的健康指导值,《报告》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适时考量修订国家标准,收紧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污染物限值,并研究增设臭氧长期目标值。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表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存在源头控制与健康效益“双协同”。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应加强代表中国人群特征的本地化科学研究,为推进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报告》显示,我国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统筹协作。当前,煤炭消费总量仍处于高位平台期,去产能工作虽进展迅速,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仍在增长,过去三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进展也低于预期。付璐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对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共识、形成中长期各规划之间的协同,结构调整应采取总量控制与措施灵活并重的策略。有条件的城市,可通过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种政策分析手段,识别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措施组合,优化减排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邮箱:qgjyxxpt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