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现场,到处都是尸水、尸血啊。有的是开门啊,然后那股尸臭味扑鼻而来,这种高压力、高张力的环境之下,一般人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台湾命案清洁师于敬昌
“亲手整理所爱之人的遗物,真的很痛苦。当你是在整理的那个人,你才知道有多痛。”
——台湾首位遗物整理师廖心筠
她叫廖心筠,台湾首位遗物整理师。这个职业,估计不少人都没听说过,从年起,廖心筠就开始接受遗物整理委托,因为曾亲手整理过亲人遗物,所以她更能对委托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觉得遗物这件事,应该是要自己处理的,怎么会要委托别人。可是讲真的,当你是在整理的那个人,你才知道有多痛。”
一大早,廖心筠就拖着行李箱,前往委托人小羊的家中,房间里的杂物堆放在一起,而凌乱背后想掩盖的,其实是父亲留下的遗物。
6年前,父亲突发脑出血过世,之后小羊就一直沉溺在悲痛中。抽屉里摆满了父亲生前常用的物品,就好像他从未离开。
不想触碰的回忆,就这样一放好几年,直到小孩出生,物品越堆越多,小羊终于鼓起了勇气,联系到廖心筠。
小羊哽咽地说:“当了妈妈之后,我经常会想,如果以后我离开了,我也不想自己的孩子,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哀伤中。”
廖心筠拿起收纳袋,开始和小羊一起收拾遗物,从业10多年,她很能理解家属此刻的心情,以及心理上的变化。
而她要做的,就是引导人们,跟遗物说再见,跟亡者好好道别。整理遗物,也是在整理心情。整理的是物品,疗愈的,却是人心。
“从一个很乱的家,到一个整齐的家,从一个很颓废的人,到他可以好好的再生活下去,这都是我的成就感。”
有时,死亡总是突如其来,而命案现场,可能就是死者的家,这时命案现场清洁师,就成了另类的遗物整理师。只是他们的工作,要更具挑战性。
于敬昌就是这样一位清洁师,当年他特地去香港拜师学艺,掌握了整套清洁流程。
工作多年,他见过各式各样的死亡现场。每一次,于敬昌都会尽力将其恢复原貌。
他坦言,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必须有很高的抗压力和心理承受力。
在进门前,除了全副武装,更要做好心理准备,门缝间传来的阵阵腐烂异味,经常让他难以正常呼吸。
一般情况下,要先用机器把异物或尸臭处理干净,比如污染的地面,全部都要用特殊药剂喷洒消毒。
虽然做了防护,但由于药剂的浓度太高,长久下来,于敬昌的身体还是出现了问题,他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也可以说是“职业病”。
年,高雄大火,超过46人葬身火海,当时,在台南的于敬昌立刻上网发文,寻找需要帮忙的家属,提供免费的遗物整理服务。
很快,有位女孩联系了她,她的父亲和弟弟在火中丧生,于敬昌陪她一起进入火灾之后的大楼,将亲人的遗物整理了出来。过程中,于敬昌一直在旁边帮助和安慰她。
在现场,女孩发现了爸爸遗落的手机。
“我在地上看到了爸爸的手机,捡起来的时候,就看到爸爸当时拨了,只是还来得及打出去…”
这次经历,也让于敬昌再次体会到世事无常。面对死亡,人是那么脆弱渺小,而这份工作,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也治愈了自己。
于敬昌:“人生百态,其实看遍了以后会觉得,好也是一天,不好也是一天,把握住自己在世生活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669.html